10 月 23-24 日,以 " 研發新高地,數智創未來 " 為主題的第四屆 " 長沙 · 中國 1024 程序員節 " 盛大舉行。其中 10 多位來自華為的行業專家和技術先鋒深度參與本次大會,全面分享大模型、AI、數據庫、開源、前端、研發效能等創新技術,與現場的開發者們共同探索技術未來。
岳麓對話重磅開場 共話研發未來
大會首日," 岳麓對話 " 作為每屆 1024 程序員節的重磅開場,吸引開發者關注。
在《全球研發中心掌門人共話研發未來》對話中,華為云 PaaS 服務產品部部長徐峰從 AI 如何賦能開發者和產業談起,并深入探討如何構建面向全球的科技驅動源泉。
他指出,人工智能將人類知識高度壓縮,如盤古研發大模型學習了 8000 萬多代碼倉、1300 多萬篇技術文檔,其知識載量遠超過人類個體能力。借助這樣的知識聚合,使得研發效率得到顯著提高。程序員在研發過程中,不再需要投入大量時間于重復性代碼的編寫,以及代碼檢查,大大減少工作量。

(華為云 PaaS 服務產品部部長 徐峰)
徐峰強調 AI 將導致軟件體系的根本變革。他提到了 " 數智媒軟 " 的概念,即未來的軟件不再是單一的源代碼,而是結合了數據、智能模型和媒體內容等多模態的內容。軟件開發流程將會從傳統的人工主導轉變為 AI 主導,從人機交互到機機交互的模式。徐峰預測,未來 5-10 年將是軟件工業的飛躍時代,25 年數字經濟將催生出超過 5 億個新應用,相當于過去 40 年應用的總和," 軟件定義世界 " 是大勢所趨。
驅動企業技術創新、實現發展,需要凝聚全球化的優質技術資源,企業如何具備全球化視野?徐峰從華為全球化的歷程談起,回顧了華為早在 1996 年制定全球化戰略,目前華為已服務 170 多個國家。
華為公司為了微波專家在米蘭設立微波研究所,最終把微波技術做到了世界一流的故事,以及華為 5G 關鍵技術 Polar 碼,也是與土耳其的一位大學教授多年合作取得的成果,這些都再次印證了企業走向全球,必須關注全球市場與技術,并進行全球研發布局。
技術英雄論道 AI 時代下的智能化操作系統發展
在主論壇 "2023 技術英雄會 " 上,華為計算產品線鯤鵬計算領域副總裁熊偉進一步為我們展示了 AI 時代下智能化操作系統的趨勢及華為的思考。熊偉在《智能化操作系統的機遇與挑戰》的主題演講中提到,盡管在 AI 時代談論操作系統可能顯得有些過時,但它仍然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。與此同時,通用智能成為未來技術展望中較為可靠的方向,因此為滿足智能化挑戰,操作系統必須面對 AI 算力加速、新的互聯架構、對等協議、新算力結合以及新指令集等多方面的變革。

(華為計算產品線鯤鵬計算領域副總裁 熊偉)
此外,熊偉還強調了數據模型的快速增長、效率的低下以及無效算力的存在。
硬件上的挑戰在于,隨著數據極速增長,如何為操作系統快速提供更強的算力。芯片硬件將經歷劇烈的變革,從單一大片的發展到小片的集成。軟件方面,傳統的分層方式也在逐步轉向完整的融合。華為的解決方案則是嘗試通過自然語言與操作系統進行交流,以及提供從推理到訓練的完整 AI 硬件解決方案等。
最后熊偉總結道,盡管 AI 時代帶來了諸多變革,但他相信技術人員的角色和價值在未來仍然不可替代,希望通過華為與各方共同攜手,助力開發者成長。
華為開源新紀元:從開源視角看 AI 的新起點
值得注意的是,在 AI 時代這場技術變革的背后,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——開源。正是開源推動了技術的交流和創新,也為 AI 技術的普及和發展提供了動力,更是建立全球技術社區合作與共鳴的關鍵。
如何利用開源賦能 AI 的前景,在 "2023 技術英雄會 " 的圓桌討論環節,華為首席開源聯絡官、CNCF 基金會董事任旭東聚焦《緊隨人工智能浪潮,開源如何啟動 AI 新紀元?》的話題,分享了開源與大模型生態的深度融合。
他指出,在 AI 的浪潮下,華為已將 AI 應用于內部業務流程與產品,如 AI 預判故障的修復,手機終端的智能化使能,甚至嘗試文生圖的應用。

(華為首席開源聯絡官、CNCF 基金會董事任旭東)
任旭東對開源在構建大模型生態中的戰略性作用給予了深入剖析。他強調,雖然中國在 AI 論文發表量上表現突出,但國內外的技術差距仍存在,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,我們總是追隨著 AI 的浪潮起起伏伏,卻缺乏扎實的基石可供生長。
他指出雖然中國是互聯網大國,但在中文的高質量數據上仍然存在短板,這對國產大模型在下一場競爭中十分不利。任旭東提議,通過開源方式,推動各大公司進行高質量數據的共建,而非各自為政,從而在大模型的競爭中獲得先機。
最后,他還特別強調了大模型時代的基礎設施建設。與高鐵或智能汽車時代類似,數字基建或智能時代的基礎設施也需要開源的支撐。他期望中國能借鑒以往在基建時代的經驗,通過開源的方式,為新的數字時代搭建高質量的基礎設施。
提到華為的開源實踐,就不得不提到 OpenAtom OpenHarmony(以下簡稱 "OpenHarmony")。本次大會設置 OpenHarmony 論壇,OpenHarmony媒體 SIG Leader、華為終端 BG 多媒體首席架構師杜明亮帶來了《OpenHarmony 多媒體設計思想》的主題演講。
首先,他強調了面向生態的重要性,倡導通用能力的全球化,從而避免重復的建設和資源浪費。其次,考慮到多媒體的多變場景,OpenHarmony 在操作系統底層提供了針對各種場景的專項能力,與此同時,軟硬件的深度整合確保了最大的協同效率。OpenHarmony 還為開發者提供一整套全棧解決方案,包括高效的開發工具、覆蓋全景的媒體能力 SDK 和保障應用兼容性的測試套件。

(OpenHarmony媒體 SIG Leader、華為終端 BG 多媒體首席架構師 杜明亮)
為了進一步強化生態建設,OpenHarmony 實行分層開發的策略。除了提供集成的開發能力,還將底層的原子化能力和硬件加速能力開放給開發者,滿足不同業務場景的需求。未來,OpenHarmony 將走 API 全量開放的道路,以保證跨平臺、跨設備的連貫體驗,從而確保用戶在任何環境下都能獲得一致的高質量媒體功能效果。
保障海量設備和應用程序之間的兼容性,防止生態分裂,是生態拓展的重大挑戰。為此,華為測試工具技術專家、OpenHarmony兼容性工作組委員任熠帶來了《OpenHarmony 生態兼容性測評技術分享》,介紹 OpenHarmony 兼容性工作組的工作的目標、職責和運作模式,以及在 OpenHarmony 南北向生態兼容保障方面構建的關鍵技術及落地成果。

(華為測試工具技術專家、OpenHarmony兼容性工作組委員 任熠)
任熠表示,OpenHarmony 兼容性工作組需要定義操作系統的技術細節,并為原始設備制造商 ( OEM ) 提供多種產品兼容性規范文檔和兼容性測試套件,以確保開發者開發的應用可以在各 OpenHarmony 設備上順利運行。在 OpenHarmony 北向應用兼容性測評方面,OpenHarmony 兼容性工作組針對 OpenHarmony 系統特征,設計六大維度(兼容性、性能、功耗、穩定性、UX、安全)的應用質量要求,并盡可能將測試檢測項工具化,避免測試人工差異,以保證兼容性工作的穩步開展。
OpenHarmony知識體系工作組負責人王治文帶來了《OpenHarmony 開源庫介紹》的演講。開源庫是應用開發者提升效率和質量的關鍵生產要素。作為 OpenHarmony 兩大主干代碼倉之一,OpenHarmony-TPC(以下簡稱 "OHOS-TPC")和三方庫 SIG 為應用開發者提供了媒體處理、UI 組件、網絡 & 協議、高性能緩存等 40 余個大類 220+ 高頻開源庫,并且這個數量還在快速增長中。
同時,OpenHarmony 還為應用開發者提供了 OpenHarmony 包管理平臺(OHPM),幫助開發者輕松調用包括 ArkTS/JS、CC++ 在內的各種二進制包。

(OpenHarmony知識體系工作組負責人 王治文)
王治文還介紹到,開源庫也是所有開發者參與到 OpenHarmony 生態的最可行入口——只要能解決開發者的真實問題,業界有些開源庫甚至可以只有幾行核心代碼。目前各個行業的開發者都在踴躍貢獻自己的 OpenHarmony 開源庫,6 月 11 日召開的 2023 開放原子全球開源峰會隆重表彰了其中的 15 位精品開源庫開發者;也期待更多開發者參與到 OHOS-TPC 貢獻中來,一起為萬物互聯時代貢獻力量。
華為 OpenHarmony安全架構師胡慧鋒帶來了關于《OpenHarmony 安全和隱私保護技術分享 》的主題演講,闡述了 OpenHarmony 安全和隱私保護的關鍵理念:隱私是用戶的基本權利,而安全則是產品不可或缺的屬性。OpenHarmony 遵循五大核心方針進行隱私保護:數據本地化、最小化處理、透明性、身份保護及數據安全。結合軟硬件,確保用戶數據的持續安全。

(華為 OpenHarmony安全架構師 胡慧鋒)
胡慧鋒特別提到,為確保不同設備間的數據傳輸安全性,OpenHarmony 采用 hichain 進行互信認證。在分布式數據傳輸中,它采用了設備的分級分層策略,通過從 L1 到 L5 的安全等級劃分,確保如生物特征這樣的高敏感度數據僅存放在高安全等級的設備上。為進一步提升安全性,OpenHarmony 正在研究基于應用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策略,采用如代碼簽名等技術確保每行代碼的真實性和可靠性。
未來,OpenHarmony 的隱私保護措施將包括從靜態到動態的數據保護,結合匿名化技術,并計劃引入數據泄露防護機制,確保數據完全隔離,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全面的隱私保障。
未來已來 華為與開發者共筑技術新高地
除了以上提到的主題分享以外,本次大會還匯聚了眾多華為及合作伙伴的頂尖專家,他們共同探討了各種技術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未來方向。
在 AI 模型技術及應用論壇中,華為計算開源生態總監黃之鵬分享《基于昇騰與昇思 MindSpore 的全新 LLM 開源生態》;
在數據技術論壇上,openGauss開源數據庫總工程師賀承漢為大家深度解讀了《openGauss 5.1 版本》;
在開源發展與商業化論壇上,華為云 PaaS 產品部架構師王亞舉探討了《DevUI 開源之路》;
在 AI 編程與研發效能論壇上,華為云代碼大模型技術專家及 AI 算法科學家馬宇馳深入解析《AI 邂逅一站式軟件開發,大模型描繪 10 倍開發效率開發者遠景》,并與華為云智能化軟件研發首席專家王千祥進行了圓桌討論,共同探討《大模型是否將成為軟件開發的銀彈》。
在《開發者:新時代 新價值 新創造》論壇中,華為 Web 前端技術專家涂旭輝帶來《大語言模型驅動的人機協同前端調試技術》的分享,華為云 Web 前端框架技術專家莫春輝就《生成式 AI 與低代碼開發平臺的結合與應用》議題,分享了如何將 AI 集成到華為云開源的 TinyEngine 低代碼引擎。以及華為云高級產品經理趙彥帶來的《華為云 CodeArts IDE:賦能華為云開發者的一站式桌面開發工具》。
為鼓勵在開發者生態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社區,由 CSDN 評選并公布了 "2023 年度專業影響力開發者社區 ",其中華為云開發者社區、華為開發者聯盟、HarmonyOS 開發者社區榮獲此獎項。
在 " 超級碼工廠 -AI 編程大賽 " 中,華為云 CodeArts Snap 智能開發助手的研發工程師梁思聰為大家詳細介紹《華為云 CodeArts Snap 智能開發助手》的相關內容。
在本次大會中,華為充分展示了在全球技術領域的深厚積淀與前瞻視角,以其卓越的技術實力和開放的合作態度,不斷地為全球技術領域注入新的活力與創新動力,展現了其對未來科技發展的深刻洞見和堅定承諾。也借此機會,向所有努力在科技前沿的開發者們致以誠摯的祝福,愿創新之路越走越寬廣,愿創新之光照亮每一個探索的步伐,共繪科技未來。
軟件開發行業新聞_創靈科技-西安軟件開發_小程序制作_網站建設_陜西創靈科技有限公司